先來厘清三個概念:
1.綠化率是指規(guī)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地面積與規(guī)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。
但綠化率只是開發(fā)商宣傳樓盤綠化時用的概念,并沒有法律和法規(guī)依據。
2.綠化覆蓋率是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占地面積的百分比。
3.法律法規(guī)中明確規(guī)定的衡量樓盤綠化狀況的國家標準是綠地率!
綠地率是指小區(qū)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小區(qū)用地的比率,主要包括公共綠地、宅旁綠地、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,其計算要比綠化率嚴格很多。
有人會說,這不和“綠化率”的計算公式一樣嘛?
TOO YOUNG, TOO SIMPLE. SOMETIMES NAÏVE.
關鍵要看到底什么樣的地能被稱為“綠地”。
“綠地”可不只是“綠色的地”。即使是最低的零散的塊狀、帶狀公共綠地也要求寬度不小于8米,面積不小于400平方米,該用地范圍內的綠化面積不少于總面積的70%(含水面),至少要有1/3的綠地面積能常年受到直接的日照,上面還得有休閑娛樂設施(不是大寶劍)。
這樣限制就夠了?并沒有。
如果綠地地表表土(什么鬼)厚度不夠三米,在算綠地率時也不被計入,因為表土太淺喬木的成活率較低。
但是,“綠化率”和“綠化覆蓋率”指的綠地可是有塊草皮就算的…..所以這兩個“率”一般要比“綠地率”高一些。
下面再來看看容積率。
容積率是項目用地范圍內地上總建筑面積與項目總用地面積的比值,它間接反映了單位土地上所承載的各種人為功能的使用量,也就是土地的開發(fā)強度。
人口眾多的地區(qū)往往建筑容積率較高,人流量大;而容積率較低則表示居住舒適度較高,但人流量小。
下面是一般情況下業(yè)態(tài)與容積率的對照。
一般來說,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(qū),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,多層住宅應不超過2。如果容積率真的只有1.12,那可是聯排或洋房的標準了。
但容積率低也不一定完全是好事,因為可能會有周邊便利性較差,人均維護費用高等問題,而且這種住宅一般價格較高,地段較偏,適合居住要求較高的富裕家庭或有改善型需求的家庭。
所以整體來看,如果真的能達到綠地率50%,容積率1.12,小區(qū)內居住體驗應該會比較舒適。但至于價格和便利程度,還要看每個人的具體需求而定